想從“農業大國”轉為“農業強國”,我們還要解決哪些問題?
?
?
我國的糧食產量從2003年的8614億斤增長到2015年的12429億斤,提高了3815億斤,連續12年的增長,平均每年提高318億斤。
?
?
就我國糧食的供求總量來看,目前僅存在500億斤左右的需要以進口的方式加以彌補這個缺口,但是我國2015年進口糧食總量達到2495.5億斤,這是為什么呢?
?
?
首要原因是國內的糧食品種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匹配。
?
?
從2015年進口的糧食中,大豆占國內產量的7倍左右,可見國內大豆產量明顯供不應求;但是進口大豆比國內糧食供求的總缺口還多出2倍多,這就說明其他的糧食品種存在一定的供過于求現象。
?
?
其次,我國糧食的價格缺乏國際競爭力
?
?
糧食的生產成本高、效益低。2015年的糧食進口,除了大豆之外還有將近130億斤的小麥、大米這類品種調劑。
?
?
且在我國玉米產量總體已經供過于求的前提下,除了進口將近95億斤的玉米,還進口了合計約750億斤的大麥、高粱等玉米替代品,這顯然就是價格問題而不是供求問題了。
?
?
由于進口玉米的價格明顯低于國內尤其是東北的玉米,市場被進口奪走,國產玉米轉為庫存,由此產生了近年來我國糧食的產量、進口量、庫存量這三量齊增的不良現象。
?
?
我國的耕地問題也比較嚴重,普遍存在等級偏低、質量不高的情況,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耕地質量結果顯示,中低等耕地面積占 70.6%,相對來說總體偏低。
?
?
其主要原因在于耕作層變淺,部分地區耕地土壤有機質好,以及水土流失、次生、鹽漬化、酸化等造成土壤污染問題突出。
?
?
同時相當一部分耕地不規整,田塊狹小。導致中國優質種子品種少、播種量大、種子浪費等問題嚴重阻礙了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?
?
中國化肥總用量居世界第一位,且高達達5700萬噸。但是氮肥利用率低,只有百分之30左右,低于發達國家20個百分點。
?
?
化肥的過度使用是引起蔬菜品質下降、地下水硝酸鹽積累和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,不僅增加了農業的生產成本,而且還造成了對環境的嚴重污染,。
?
?
中國農藥利用率高達30%左右,2013 年中國商品農藥總量就已經高達183萬噸,單位面積農藥用量是美國的2.3倍,殺蟲劑用量也達到了美國的14.7倍,按照這個程度下去,到2030年的時候,農藥用量將達到221萬噸。
?
?
由于過度依賴農藥,導致了病蟲草害產生抗藥性,與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相比,病蟲草害品種增加了70多倍!
?
?
農藥的過度使用是加重了環境污染元兇之一,目前受到農藥污染的土地面積超過了933萬平方公里,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,估計到2030年農藥污染土地面積將增加1倍,農產品污染也就隨之加大。
?
?
據農業部對全國的2585個蔬菜樣品調查顯示,葉菜類、根菜類和瓜果類中硝酸鹽的超標率分別高達37%、32%和53%。
?
?
水資源短缺也是影響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
?
?
203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83億,糧食需求達將29億噸,按現在用水的效率來計算的話,農業灌溉用水需求將要比現在的300萬立方米增加 30%左右,缺口高達75萬立方米。
?
?
由于水利工程與灌溉方式的落后,導致中國農業灌溉用水效率低,耗水量高。只有提高農業效率,才有可能破解中國“水危機”進而突破糧食增產。
?
?
農業的可持續發展,歸根結底是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,所以要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,必須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。
?
?
因此,要想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、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,首先要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。
?
?
總結:
?
?
本文從土、種、肥、藥、水等方面的問題,提出突破耕整、播種、施肥、施藥、灌溉等重要環節的機械化精準作業關鍵技術與機具的重點研究,分析了這幾項關鍵技術的發展現狀,指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,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與方法,為進一步提高中國農業機械化水平、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戰略指導。
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是發展高效、安全的現代生態型農業。在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中,土、種、肥、藥、水是影響農業資源可持續發展 的主要因素。提高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,是促進中國農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。
我國的糧食產量從2003年的8614億斤增長到2015年的12429億斤,提高了3815億斤,連續12年的增長,平均每年提高318億斤。
就我國糧食的供求總量來看,目前僅存在500億斤左右的需要以進口的方式加以彌補這個缺口,但是我國2015年進口糧食總量達到2495.5億斤,這是為什么呢?
首要原因是國內的糧食品種的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不匹配。
從2015年進口的糧食中,大豆占國內產量的7倍左右,可見國內大豆產量明顯供不應求;但是進口大豆比國內糧食供求的總缺口還多出2倍多,這就說明其他的糧食品種存在一定的供過于求現象。
其次,我國糧食的價格缺乏國際競爭力
糧食的生產成本高、效益低。2015年的糧食進口,除了大豆之外還有將近130億斤的小麥、大米這類品種調劑。
且在我國玉米產量總體已經供過于求的前提下,除了進口將近95億斤的玉米,還進口了合計約750億斤的大麥、高粱等玉米替代品,這顯然就是價格問題而不是供求問題了。
由于進口玉米的價格明顯低于國內尤其是東北的玉米,市場被進口奪走,國產玉米轉為庫存,由此產生了近年來我國糧食的產量、進口量、庫存量這三量齊增的不良現象。
我國的耕地問題也比較嚴重,普遍存在等級偏低、質量不高的情況,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耕地質量結果顯示,中低等耕地面積占 70.6%,相對來說總體偏低。
其主要原因在于耕作層變淺,部分地區耕地土壤有機質好,以及水土流失、次生、鹽漬化、酸化等造成土壤污染問題突出。
同時相當一部分耕地不規整,田塊狹小。導致中國優質種子品種少、播種量大、種子浪費等問題嚴重阻礙了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。
中國化肥總用量居世界第一位,且高達達5700萬噸。但是氮肥利用率低,只有百分之30左右,低于發達國家20個百分點。
化肥的過度使用是引起蔬菜品質下降、地下水硝酸鹽積累和水體富營養化的重要原因,不僅增加了農業的生產成本,而且還造成了對環境的嚴重污染,。
中國農藥利用率高達30%左右,2013 年中國商品農藥總量就已經高達183萬噸,單位面積農藥用量是美國的2.3倍,殺蟲劑用量也達到了美國的14.7倍,按照這個程度下去,到2030年的時候,農藥用量將達到221萬噸。
由于過度依賴農藥,導致了病蟲草害產生抗藥性,與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相比,病蟲草害品種增加了70多倍!
農藥的過度使用是加重了環境污染元兇之一,目前受到農藥污染的土地面積超過了933萬平方公里,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,估計到2030年農藥污染土地面積將增加1倍,農產品污染也就隨之加大。
據農業部對全國的2585個蔬菜樣品調查顯示,葉菜類、根菜類和瓜果類中硝酸鹽的超標率分別高達37%、32%和53%。
水資源短缺也是影響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
203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83億,糧食需求達將29億噸,按現在用水的效率來計算的話,農業灌溉用水需求將要比現在的300萬立方米增加 30%左右,缺口高達75萬立方米。
由于水利工程與灌溉方式的落后,導致中國農業灌溉用水效率低,耗水量高。只有提高農業效率,才有可能破解中國“水危機”進而突破糧食增產。
農業的可持續發展,歸根結底是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,所以要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,必須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。
因此,要想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、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,首先要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。
總結:
本文從土、種、肥、藥、水等方面的問題,提出突破耕整、播種、施肥、施藥、灌溉等重要環節的機械化精準作業關鍵技術與機具的重點研究,分析了這幾項關鍵技術的發展現狀,指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,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與方法,為進一步提高中國農業機械化水平、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戰略指導。